为守护学生心理健康搭建互动交流平台,青春健康同伴社于近期接连举办“心声漂流笺”心理主题活动与“探索自我,认知成长”团体辅导活动,两场特色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与深度互动为核心通过多元形式助力学生提升沟通能力、深化自我认知、赋能学生心灵成长。
“心声漂流笺”:
匿名倾诉与沟通实验交织,解锁心灵对话新范式。
4月29日下午三时,“心声漂流笺”活动在东校区文博楼C116教室拉开帷幕。活动由罗志彬、李佳佳两位同学主持,以“沟通”为主线设计三大创新环节,十余名学生热情参与。
在“匿名倾诉:让心事随纸笺漂流”环节,成员们将匿名书写的烦恼与喜悦投入“心声漂流箱”。当“收到暗恋对象礼物”的甜蜜分享引发会心微笑,“专业课压力大”的倾诉也即刻收获暖心安慰与学习方法分享。匿名机制打破社交壁垒,现场化作温暖的心灵驿站,让平日难以启齿的情绪得以自由流淌。
随后的“沟通实验:双向互动破解信息差”通过对比实验,直观呈现沟通模式的差异。单向沟通组描述者急得满头大汗却难以精准传达,绘图者最终作品与原图相去甚远;而双向沟通组通过反复确认细节,成功还原高相似度图形。参与者在笑声中总结出“主动提问、及时反馈”的沟通密钥,为日常人际交往提供实用指南。
“默剧演绎:非语言沟通的无声力量”环节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成员们通过肢体语言诠释“车站走失”等生活场景——踮脚张望的焦急、四处奔走的惶惑,无不在无声表演中传递细腻情感。这场“身体的对话”让大家深切体会到眼神、手势等非语言沟通的独特魅力,为人际交往增添多维视角。

“探索自我,认知成长”:
多维互动,开启自我认知新旅程
5月6日下午四时,由冯翀、王帅儒两位同学主持的“探索自我,认知成长”团体辅导活动接棒登场,以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引导成员深度剖析自我。
“成长叙事:在共鸣中照见自我”环节,成员围坐分享性格特质与大学经历。从“克服演讲恐惧斩获辩论赛奖”的蜕变故事,到“学业焦虑”的真诚倾诉,每一段分享都引发热烈共鸣。同伴们结合自身经验提供时间管理建议,在思想碰撞中形成互助支持的温暖场域。
“性格解码:趣味演绎激活心理认知”环节巧妙融合MBTI、霍兰德等心理学理论,通过即兴表演解读“乐观”“自卑”等性格关键词。当“自卑”被演绎为躲闪的眼神与揉搓衣角的动作,现场迅速掀起“如何转化自卑为动力”的深度讨论,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互动体验,助力成员科学认识性格优势与职业适配性。
活动压轴环节“未来自画像:绘制五年成长蓝图”中,成员用图文勾勒未来愿景,涵盖学业、职业与个人成长等维度。通过两两互评与小组研讨,“考研实习平衡”“专业技能提升”等共性话题引发深度思考。各组代表上台分享时,字里行间满是对未来的清晰规划与坚定信心,现场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成长氛围。
活动总结:
两场活动通过“体验式学习+深度互动”的创新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情绪疏导的“减压阀”,更搭建了自我探索的“望远镜”与人际沟通的“立交桥”。
青春健康同伴社未来将持续聚焦学生心理需求,打造更多兼具趣味性与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活动,为青年学子的心灵成长筑牢守护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