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7 日下午4:00,一场超有趣的防艾科普活动在文博楼 C117 青春健康俱乐部展开,各学院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在主持人党含怡的带动和徐荣芳老师的指导下,解锁了防艾新知识!
活动一开场就充满悬念!主持人抛出 “危险感知段位” 大考验,通过 “风险信号灯” 游戏点燃全场。同学们手持写有不同行为的卡片,迅速判断后站到 “危险”“安全”“不确定” 区域。当有同学对 “共用剃须刀”“被猫抓伤” 等行为判断出错时,现场立刻展开激烈讨论,笑声和知识点齐飞!
这些行为到底会不会感染 HIV?” 在快问快答环节,主持人甩出 “共用公共厕所”“蚊虫叮咬”“共用针具吸毒” 等灵魂拷问。
随着答案揭晓,关键知识点逐个击破 —— 无保护性行为、共用针具等是高危 “雷区”,而蚊虫叮咬、礼节性亲吻等则 “安全通关”!
数据显示,性传播占 HIV 传播的 98% 以上,这个数字让大家瞬间绷紧了安全弦。
想 get 防艾 “通关装备”?活动现场揭秘三大神器:
❤️紧急救援包(PEP):暴露后 72 小时内服用阻断药,越早效果越好!现场同步解锁获取渠道,关键时刻能救命。
❤️安全套使用指南:现场插播小视频演示正确佩戴方式,细节拉满,这可是自我保护的 “硬核装备”。
❤️匿名检测二维码:扫码即可获取检测点信息,鼓励大家定期 “安全自查”,早发现早安心。
主持人金句总结:“日常接触不传播,但保持‘假设病毒存在’的警惕心很重要!正确使用安全套,让风险大大降低。”
这场充满互动感的科普活动,让同学们在轻松氛围中升级了防艾知识库,带着满满的安全感 “通关”!
✨ 防艾不是冒险,而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温柔守护。记住这些知识点,一起做 “危险感知力 MAX” 的安全小卫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