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网站首页

辅导员成长沙龙(第二期) 反诈攻防战:从被动预警到主动出击

微信图片1.png

微信图片2.jpg

在数字化浪潮下,高校诈骗案件频发,刷单、网贷、冒充客服等骗局,时刻威胁着学生的财产安全。为提升高校反诈工作成效,增强辅导员反诈宣传教育能力,2025年3月21日,学生处于文质楼B411室举办了主题为“反诈攻防战:从被动预警到主动出击”的辅导员沙龙活动(第二期)。学生处相关工作负责老师、学院辅导员代表参与此次沙龙活动,共同围绕校园反诈工作的难点与创新路径展开探讨。

活动伊始,辅导员王一蕾作为本次沙龙主持人,介绍了参与活动的各位老师并交流了所在学院反诈工作的开展情况,从传统的电话诈骗到新型的网络诈骗,诈骗分子不断变换手法,高校的反诈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从被动预警转向主动出击已经刻不容缓。在案例分享环节,辅导员杨澜就“奖助学金诈骗陷阱”主题进行交流。诈骗者通常利用社交媒体以冒充官方机构来发布虚假的高额奖学金信息,引诱学生提供个人信息,从而伺机窃取其个人数据。造成自身财产损失。因此,要明辨虚假通知,切勿随意转账或透漏个人信息。

辅导员申琳在交流中分享了“伪装身份类诈骗”案例,诈骗人员通常伪装成辅导员或其他老师,以缴纳某些费用为借口,联系学生或家长骗取钱财。为此,我们一定要谨慎核实信息,加强自身安全意识,及时拨打老师电话进行确认,与家人保持沟通。针对当前高发的兼职诈骗行为,辅导员王仙吉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分析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和学生受骗原因。主要表现为不法分子以“高薪兼职”为诱饵,本质上是利用他人身份掩盖非法资金流向。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保持警惕,若发现此类违法行为,应及时保留证据,主动配合调查。

在交流讨论环节,辅导员们积极发言,共同探讨防诈工作重难点。大家认为,必须针对这些常见话术和诈骗类型开展有针对性的反诈教育。比如通过主题班会模拟诈骗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骗子话术;制作并发放包含常见网诈类型的宣传手册;利用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形式揭秘诈骗套路。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更好地守护学生财产安全。最后,辅导员发展中心负责人王万里对本次沙龙活动进行总结。他充分肯定了辅导员们在反诈工作中的努力和付出,并对今后的反诈工作推进计划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反诈宣传教育的实效性;三是要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筑牢校园反诈防线,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的反诈防护体系。

此次辅导员沙龙活动,为学校的反诈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通过从被动预警到主动出击的理念转变,将进一步提升校园反诈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守护师生的财产安全和校园的安全稳定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反诈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不断探索更多有效的反诈举措,全力守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